第748节 朝廷,变心了!-《狠宋》
第(2/3)页
孟之祥无奈地道:“也只好如此了!”
他不方便上奏,甚至不能随便发力,因为他是武将。
在大宋,是文官都武将打仗。
在大宋,军国大事是文官说了算!
余玠对于朝廷旨意不满,即刻上奏,主要就是孟之祥所言鞑军的动向可能性,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以前他直言不讳,深得官家欣赏,官家极为宠幸余玠,曾对余玠说过“卿人物议论皆不寻常,可独当一面。”这样暖心的话。
再有就是认为余玠“应事干机速,许同制臣公共措置,先行后奏。寻诏四川官吏、军民等。悉条陈大计以闻。”表示了对余玠的信任。
如今却是风水轮流转,官家不是以前的官家了,以前,鞑靼人攻势凌厉,官家自然要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势。
由于前线帅臣的努力,主要是鞑靼人内部纷争,难成威胁,官家放下心来,不以鞑靼人为患。加上他宠幸阎妃,嗜欲怠政,诚如孟之祥所言:“变心了!”
余玠乃行伍出身,长于攻守而输于文采,故“凡有奏疏,词气不谨”,理宗看了很不是滋味。
就是说直男余玠说出来的话,官家不爱看了。
余玠还是以前的余玠,但官家不再是以前的官家了!
所以,余玠所请,注定失败,并且,他渐渐失去了官家对他的信任!
朝廷的变化,孟之祥有耳目在京城,知之甚深,他认为官家是小富即安,不敢惹事,鞑靼人不来打他他就念阿弥陀佛了。
孟之祥给余玠提出建议,一是加强边境防务,鞑靼人若来寻衅,则必定反击;二是准备军队入大理。
余玠再上折子,据理力争,再有他加入了了解到的鞑靼人在淳佑十一年已经换了新大汗,表明鞑靼人内乱结束,必须加强防备。
再有,我大宋泱泱大国,若鞑靼人上门寻衅,岂能不加理会?
朝廷最终批复是:敌若衅我,我必反击,但不必到敌境内打草谷。
至于是否派宋兵到大理,则没有明确的指示,含糊其词,没说出兵也没说不出兵。
第(2/3)页